2025年7月,中国军工领域再掀波澜。 央视的一帧画面,短短数秒,却让无数军事分析师彻夜难眠。2025年7月,权威机构《全球防务观察》公布报告显示,亚太地区新型舰载战斗机研发进度,首次将中国“超级小黄蜂”列入高关注名单。 同期,美日韩三国军情月报中,有关中国舰载机新样机的条目数量激增213%。一架黄皮、双垂尾的神秘战机,成为全网热议焦点。 一次“偶遇”,一场风暴 2025年8月1日,建军节特别节目,央视记者照例探访洪都教-10高教机机库。镜头中,背景一架轮廓极为独特的战机,瞬间点燃网络舆论场。画面清晰展现,黄皮机身、双垂尾,线条锐利。网友瞬间锁定,这正是此前各路消息中反复提及的“超级小黄蜂”。“奉旨泄密”一词,短时间内飙升至热搜榜首。 这种“意外”并非首次。过去一年,央视在沈飞歼-15T舰载机报道时,曾“顺带”曝光了批量生产的歼-35隐身舰载机 。短短两年,中国主力舰载机家族的扩容速度,令外界惊叹。许多分析认为,这类“无心插柳”的画面,其实隐藏着官方对外展示、技术信心和战略威慑的复合意图。
为什么是“双垂尾”? 新一代“超级小黄蜂”的最大视觉标志,是双垂尾和大边条翼。和传统单垂尾设计相比,这样的气动布局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。航空动力研究院2025年7月工程师研讨报告显示,双垂尾可以有效分散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干扰,提高战机的稳定性。尤其是在海上复杂气流环境下,这种设计能让舰载机在强侧风中依然保持优异的航向控制。 对应的,双垂尾还能分别调节舵面角度,实现战机空中转向的“微操控”。 这意味着飞行员在空战中可获得更加灵活的规避和攻击动作,极大提升近距离格斗能力 。更重要的是,双垂尾结构为机载电子设备预留了更多空间,雷达预警、电子对抗系统的升级变得更加便捷。
本次曝光的“超级小黄蜂”,机头轮廓极为犀利,机身线条流畅,大边条翼与双垂尾融为一体。业内分析认为,这种设计不仅追求气动极限,更考虑到未来升级和多用途作战的需求。专家推算,该机采用的起落架为结实的双轮前起落架,很可能具备电磁弹射起降能力。这是对“福建舰”及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技术适配。 性能、用途与部署平台全面升级 新机型被认为基于教-10/JL-10平台深度优化,属于轻型弹射舰载机类别。与韩国FA-50等同类外销轻战机相比,“超级小黄蜂”在航电系统、作战半径和起降适应性上全面超越。2025年7月,韩国防务出口协会发布数据,FA-50全球交付量突破120架配资网官网网站,但战场适应性和舰载能力频遭质疑。同期,中国“超级小黄蜂”项目在国际军博圈获得极高关注,德国专家鲁普雷希特在其个人博客中,首次以“亚洲未来舰载机新标杆”评价该机。
从部署规划看,“福建舰”无疑是“超级小黄蜂”的核心平台。 目前,福建舰已完成多轮系泊测试和电磁弹射系统实装,成为中国航母技术的里程碑。舰载航空兵的训练与作战任务,对于轻型高性能舰载机的需求极为迫切。“超级小黄蜂”凭借小尺寸、高机动、高适应性的特点,将大幅提升航母编队的航空作战效率。 同时,076型两栖攻击舰也在列装序列中。其4万吨级排水量、电磁弹射系统,为新一代舰载机预留了广阔空间。 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款战机不仅限于训练用途。军方内部资料显示,“超级小黄蜂”可执行对空、对海、对地多样化打击任务。遇到高强度对抗时,其可快速转变为轻型攻击平台,配合大型隐身舰载机,形成“高低搭配”的作战体系。航母航空兵作战群的整体弹性和持续作战能力,由此获得质的飞跃。
国际舆论与中国军工战略 每一次“意外曝光”,其实都是中国军事信息管控和战略自信的缩影。2025年7月,全球各大军情智库集体追踪中国舰载机项目进展,相关报告数量创下新高。日本《防务新闻》专栏作家山崎透在最新评论中指出配资网官网网站,“超级小黄蜂”的正式亮相,标志着中国在弹射型舰载机领域的技术闭环基本完成。 从技术扩散到战略投送能力,“超级小黄蜂”意味着中国航母编队的多样化、灵活化。以往,轻型舰载机大多承担训练任务。 如今,这一新机型具备了在复杂海空环境下多任务作战的能力,真正实现从“训练平台”向“作战平台”的跃升。
国际分析师普遍认为,央视曝光并非偶然。一方面,这能够对外展示中国军工的技术实力,提升国际威慑力。另一方面,也为后续装备出口、对外技术交流埋下伏笔。与日韩等国相比,中国舰载机的技术扩展性和批量制造能力,已经具备强劲的产业链支撑。 中国航母航空兵的“黄金十年”已来? 2025年7月,全球海军装备市场竞争白热化。 美国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持续改进,但在气动与航电领域已面临技术瓶颈。日韩新一代舰载机项目进展缓慢,尚未实现全系统国产化 。中国“超级小黄蜂”则以极快速度实现从样机到试飞、再到批量制造的全流程突破。全网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中国舰载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46%。 中国海军航空兵迎来“黄金十年”。福建舰、山东舰等大型航母平台,正逐步形成多层级、全任务谱系的舰载机编队作战体系。“超级小黄蜂”与歼-35等重型隐身舰载机搭档,不仅提升训练效率,更在实战中拓展了战术选择空间。
多维作战、全域投送、信息主导,成为中国军工未来舰载机的发展关键词。随着更多先进战机加入舰队,海军整体作战能力将持续增强 。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海洋安全格局中的话语权,正在以科技为支点,迎来新一轮跃升。 权威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球新型舰载机研制与列装的预算增幅,高达22%。中国“超级小黄蜂”的首飞和亮相,无疑成为这一波海军装备升级的标志性事件。未来几年,这款战机的技术演进、批量生产和实战部署,值得全球持续关注。 参考资料:奉旨泄密?央视镜头曝光新一代“超级小黄蜂”舰载机,或已首飞 2025-08-0111:11·科大烽火
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